第二十一章 尽量努力(1/ 2)
程蔚以手抚额扭头,一脸“我就知道,果然又犯病了”的表情。
晚餐就是在周家蹭的,周爷爷周奶奶领着他们三个小的吃,周爸爸周妈妈最近都在忙案子,已经有一个礼拜没回家了。
周爷爷在饭桌上给他们讲故事,讲的是三十年前发生在侯城的一个乍看起来平淡无奇,破案过程却多次反转,历经十年才有了最终结果的老案子。
老爷子太会讲故事,伏笔,铺垫,小高潮不断,一层层推进,精彩连连,偏巧苏和程蔚都是推理故事的爱好者——这二位也是到这会儿才发现原来彼此居然是同好,听得饭都忘了吃,还是周昊和周奶奶不时地提醒照顾他们。
案件历经的时间太长,周爷爷做为当初辅助办案的民警肚子里装了很多不为外界所知的第一手资料,听得苏和和程蔚简直如痴如醉,一直赖在周家快到晚上九点钟才恋恋不舍地滚蛋回家,并与周爷爷约定,明儿还来,收听大结局!
后来,苏和听周昊和程蔚说,讲故事是周爷爷的一大爱好,尤其爱给小辈们讲,打从周昊记事起,就总能看到一大堆邻居家的,自家的,亲戚家的小孩子围着周爷爷听故事。
做了一辈子老民警,市井传说,陈年旧案,人间百态,悲欢离合,周爷爷装了一肚子。
周爷爷不仅仅是单纯地讲故事,讲到一段的时候,他常常会停下来提问,有时周奶奶也会插进来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还是针对周昊的,让他从周爷爷讲的故事里分析提炼有用的线索。有时也会反过来让周昊来提问,周爷爷来回答。
苏和觉得这大概也是周家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说起周爷爷这个看似普通的老爷子,苏和也总忘不了这老头带笑的眼眸深处偶尔闪现的,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的狡黠。
苏和相信,不管是不是她的错觉,一个退休在家,还不断有人上门的请教的老民警绝非是表面看起来的那般宽厚平凡。
不管怎么说,经过高手指点,再加上自己的琢磨,苏和蒸出来馒头虽然距离周奶奶的还有距离,但对比她自己原来的水平那真是一日千里,成就感十足。
程蔚形容她,尾巴都快翘天上去了。
与馒头一样卓有进展的,还有苏和与周昊之间的友情——共同啃过死面馒头的“难友”。
就像程蔚说的那样,周昊确实是一个让人非常舒服,也非常贴心的少年。
有两个特别能吃的朋友有什么感觉?
苏和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放心大胆的买东西,完全不怕吃不完会坏掉,后面总有两个大胃王接着呢。
于是,苏小便宜买起东西来越发的豪迈。
某天傍晚,吃罢晚饭,程蔚正和周昊坐在自家客厅里打游戏,就接到了苏和的求援电话。
“苏和?”周昊看程蔚黑着一张脸,就猜到来电话那头是谁了,能让好基友这么“活泼”的,也就是苏和了,“有事?”
“让咱们下楼去小区大门那儿帮她搬西瓜!”程蔚没好气地回答。
“……她买了多大一个?”
“没等我问就挂了。”凭借着对苏小便宜的了解,程蔚有一种十分不好的预感,急匆匆地去换鞋。
周昊追在他身后,心说,肯定是怕你骂她,所以根本不给你开口的机会。
因为天气热,苏和不乐意顶着大太阳出门,又懒得早起,便在晚饭后去游泳馆游上两圈。夏日里天黑得晚,她游完泳,天还是亮的,还能再顺路逛一圈夜市,在旧书摊上淘淘书,吃点小吃。
这晚从夜市回来的时候,远远就见小区门口停了一辆卡车,车边围了老大一圈人,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后车厢上放开嗓子声嘶力竭地狂吼着,“便宜了便宜了,一块钱两个,两块五个!”
苏和都没顾得上细听这位大叔到底在卖什么,一听“便宜”二字便兴趣十足地凑了过去。
到了近处就知道了,原来卖的是西瓜。
另一位瓜贩还在那里对身边的大爷大妈们口沫横飞地鼓动着,“这是正宗的小梁山西瓜,又甜又起沙,您就吃去吧!”
苏和以极度怀疑的眼光看着大叔手里的西瓜,这瓜浑身都是老绿色,连个花纹都没长,怎么看都不像平常见着的小梁山西瓜啊?
不过,再想想,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西瓜个个保守估计十几斤都打不住,只要一块钱两个!
在场的大爷大妈们估计都是这么想的,蹲在地上,一手费力地托着瓜——个头实在是太过巨大,头偏着,耳侧着,另一只手在反复地轻轻拍击西瓜,相互间一脸认真地细细研究,频频低声交换意见,好似在做什么重大决定。
这会儿买瓜是要用心挑的,否则别说不甜,碰到生瓜的机率都是很大的。
苏和有一位老同事是个孝子,据说为了给家里爱吃瓜的老母亲买好瓜吃,特意用数年的时间苦练出一手挑瓜的绝技。曾凭这一手在单位同事间风光一时,人人都喜欢求他帮忙去挑瓜。
结果世易时移,后来不知是品种改良还是什么原因,西瓜个个都甜如蜜,个个都保熟,就是特意想找个不熟不甜的都找不到,他苦练的一手挑瓜绝技也就此没有了市场。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